刷榜、自充值的做法还能玩多久?
来源:手游那点事 2016-10-19 14:25

  今年年初开始,刷榜越发猖狂、自充值走上历史舞台,甚至出现了“一分靠品质,两分靠资源,七分靠刷榜”的说法。经过半年的洗礼,目前刷榜、自充值最新的“市场行情”如何?其背后的商业逻辑有哪些?这样的做法还能在手游市场中玩多久?

  刷榜:刷上免费榜TOP25需花费20万

  根据此前央视的报道,国内某家有名的刷榜公司,一共拥有九千七百部手机,每台手机每天可以重启100次,每次更换一个账号,这就相当于100万台机器,而照这种速度和设备数量,一天可以下载100万次应用。

刷榜价格

  与海量游戏相比,渠道上可投放的广告资源稀缺,且性价比不高。然而如果通过刷榜来获取免费榜前列的“广告位”,增加曝光量,那么游戏厂商则可以实现自我调控,拥有更大的主动权,同时效果也更加可观。国内从事刷榜服务的公司上百家,从某家刷榜公司对外的价码来看,在iOS免费榜TOP25上维持3个小时的价格为20万左右;TOP35为13万;TOP50为11万;TOP75为六万五;TOP100为四万五。

  刷榜的效果显著,一方面拿下免费榜前列能获得不少自然新增,另一方面也为产品的品牌和宣传带来不少好处。从推广上看,刷榜是高收益、低风险的行为,即便稍有不慎遭到除榜,还能换个名字、换个icon东山再起。相比之下,正常拉新却显得吃力不讨好。

  自充值:第三方充值公司收取约8%的“服务费”

  市场推广预算大幅提升,而这部分费用花在哪里才能有“立竿见影”的效果?刷榜和自充是不少游戏企业的首选。

自充价格

  根据某游戏推广公司自充值的价格表,第三方充值公司收取的推广费为充值总金额的8%左右。也就是说,如果游戏企业交由第三方公司帮忙自充,那么消耗的成本为渠道分成+第三方公司分成,而如果算上安卓渠道充值返利,那自充所回收的金额将更多。

  在行业整体对游戏流水过分追逐的情况下,一些厂商为完成所谓的KPI,而不惜进入“自充”这一深坑。据手游那点事了解,甚至有些产品自充值的数额已经超过了产品总流水的一半。而在KPI的压力之下,安卓渠道的自充则更加猖狂,渠道评级和资源配套与流水挂钩,只要厂商承诺游戏流水达到一定标准,渠道就会提供相应等级的资源,这样的“暗示”,厂商们都懂。

  手游行业为何走上了这样一条路?

  不管是刷榜还是自充,都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商业模式,而这促使了各大游戏厂商投身于此,即便本身并没有太大刷榜、自充欲望的公司,也会稍微“意思”一下。久而久之,大家也就心照不宣,当中的区别或许就只是自充数额多少的问题罢了。

533121481674738605_副本

  手游产品的收入从百万、千万到亿,数据越报越大,且一发不可收拾。为了能将这样的体量和泡沫支撑起来,与其他竞争对手抗衡,各厂商们不得不对自己游戏动手脚,因此行业也进入了一个竞争的恶性循环。

  刷榜、自充还能玩多久?

  从刷榜到自充,围绕榜单衍生出来的“玩法”越来越出乎大家的意料,然而随着媒体的曝光、官方的整顿,这些做法渐渐被公开,也就逐渐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。

  刷榜、自充的现象逐渐蔓延,各家的水分也只有自己最清楚。面对遍地深坑的手游行业,用户累了、投资人更加谨慎和犹豫了,甚至开始逃离。一个明显的现象是,不少企业都开始有节奏地抛售旗下游戏公司的股份,游戏企业在他们心目中或许已经不再那么吃香。

  在当下的手游市场中,经营产品、深耕产品的团队会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,而那些靠资本活命的公司,这个套路已经出现一些问题,资金雄厚的或许还能撑着,而稍微单薄的也就非常危险了。

  那么刷榜、自充等畸形发展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结束呢?对于上市公司来说,自充就像鸦片,一旦开启了就很难收手,因为资本市场可以容忍没有利润,但不能容忍没有流水。而对于未上市想要利用自充刷一把,以此完成资本动作的企业,可能就不容易如愿以偿了。现阶段游戏跨行并购被打压,那么就只剩下游戏公司收购游戏公司,而同在一个行业,彼此知根知底,通过流水表现来“讲故事”所能起到的作用就大不如前了。

  或许只有这种做法没有价值、没有存在的必要、没有商机,才有可能停下来,才能让整个手游行业更加干净纯粹一些。

二维码.jpg

160yx平台(http://www.160yx.com/)-免费游戏-网页游戏-手机游戏-休闲刺激有趣-最传奇的游戏平台。致力于发现和挖掘最绿色健康的网页游戏和手机游戏-独树一帜的页游和手游开服表-全球业内独领风骚的页游和手游排行榜-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游戏礼包和别具一格的游戏攻略信息-成为最受玩家喜爱的传奇般的专业游戏平台。